雒晓利 || 红枣情怀的文化表达
0
2022-12-31 21:06:15 作者:雒晓利

       王永勤著述《红枣与中华文明》一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有幸获赠倍感欣喜。自封读书人又有人承认,并将新著新作相送,那是真心喜悦。特别是,所赠之书是我所关注的红枣题材和文化话题。手头有书随身带上,稍有闲暇我便津津有味阅读,有时十页八页,有时三五十页,断断续续一个星期算是统览了一遍。读完之后,有所感想触发了表达欲望,同时也有对赠书者表达谢意的需要。
       首先要说的是作者王永勤,要说相识将近20年,知道他善于求异型思考,闲谈所持观点不落俗套,但并未发觉他有过人的写作能力。前年,我知道他做一本书的构思时大大吃了一惊,因为著书立说是件难事,也是出力难讨好的事;去年,他拿出30.4万字的书稿并由出版社审定,今年元月正式出版,雷厉风行让我惊异而敬佩。《前言》中第二段写了为红枣“售难”而萌发写书念头。《后记》开头一句写道:“抱着为枣农解忧的简单朴素想法,欲寻找方法增加销售,不成想一发不可收,竟研究起红枣来了,而且深入到红枣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方面。”这都是对写作缘由的阐述。为家乡的红枣不平而鸣、愤而著述、书成出版,彰显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坚韧的意志毅力和超常的写作技术。在人民普遍浮躁,热衷于抖音、快手、小视频等娱乐“泥淖”的当下,王永勤耐得寂寞孤独、醉心研究著书,精神难得、成果难得,值得敬佩赞叹。
       以人为本,这是立足作者层面,与之并行的是——书是主体,对书的推介和解读才是最重要的。
       《红枣与中华文明》一书,命题奇大,大在书名,大在字里行间,它将红枣的文化意义空前放大,大到在中华大地上定格。似乎意识到主题过大、解读不易,有推前解析的必要,抑或是开门见山亮出主观点的取义,封皮之下的衬纸上有两小段观点摘要的话语。
       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红枣的原产区和主产区。数百万年来,红枣被原住民中华民族抽象,演绎成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红枣文化,红枣文化又不断化育生生不息衍衍不止的中华民族,形成民族气质、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基本价值观。
       有着红枣物理基因和红枣文化密码印记,被打上鲜红烙印的黄河文明乃至中华文明,因此薪火相传、延绵不断,呈蔚为大观之势。
       书的框架并不繁复,上下两编,共8章。上编枣文化,共5章。第一章红枣探源,一节红枣区域探源,二节红枣历史渊源,三节红枣文化渊源;第二章红枣神话和远古传说,一节红枣起源神话传说,二节红枣功能神话传说,三节红枣功能故事;第三章红枣与传统文化,一节红枣与民俗,二节红枣与五行学说,三节红枣与儒家学说;第四章红枣与中华文明,一节红枣文化引领中华文化方向,二节红枣文化奠基中华民族精神,三节红枣文化填充中华文明内容;第五章红枣文化勃发无限生机。下编红枣及加工,共3章。第六章红枣品种及成分,一节品种成分,二节功能特点,三节形成原因;第七章红枣加工,一节红枣酿造酒,二节红枣发酵酒与世界其他发酵酒,三节红枣酒与蒸馏酒,四节红枣酒综合分析;第八章红枣酒贮藏与品鉴,一节如何贮藏和品鉴,二节贮藏和品鉴红枣酒是文化。从框架上大致看得出来,上编进行文化阐述、文而化之、注重推理,下编则进行产品推荐、产而品之、注重实用。上下两编都可独立起来,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作扩充便能独立成书,但合在一本书内出现似乎不够协调,文者过文、实者过实,论文读起来艰涩需要思考,说明文一目十行浏览,读法上就明显不同,跳跃性过大了,整体性和统一性就受到影响。作者的本意大致在文化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但统一二者真的很难,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吞活剥之嫌。
       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呈现了独有创建的观点,将红枣与中华文明叠合在了一起,将红枣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文明史是以红枣文化为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演绎的历史,以红枣文化为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大胜利。这些观点高度之高、长度之长、深度之深,都是不常见的。作者深情论述、反复穿插,看得出来下了极大功夫、付出了极大努力。当然这些观点要普及认同同样很难,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作者王永勤的探索精神和思想境界是超地域超人群的存在,他的精神引领成果不可小觑。
       红枣保卫战打响已经有好些年头了,战果并不明显。王永勤以一己之力著书呐喊、口号响亮,让人由衷敬佩,更值得我们崇尚效仿。为了红枣,为了核桃,为了吕梁山,为了大中华,让我们使出王永勤著《红枣与中华文明》的劲头来!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