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视野,提高认识,努力使红枣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
0
2011-01-24 09:40:06 作者:杨平

放宽视野  提高认识
努力使红枣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
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杨 平


   近年来,我们产业文化协会、红枣文化研究会积极申报“中国红枣文化之乡”、“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红枣产业文化的挖掘、整理、探讨和研究,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于2010年5月经中国民协专家组实地考察,并与2010年10月9日授予我县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在我县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所取成绩归于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有必要对工作做个简要回顾:
   一是定期召开行唐县产业文化协会、红枣文化研究会工作会议,总结及谋划协会工作。2010年1月28日,在牛仔王大酒店组织召开了工作总结及谋划会议,调整了理事会人员结构,增补了部分会员,并就2010年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
   二是积极开展箕山文化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挖掘许由文化资源,传承4000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开发行唐县旅游资源,协会经过认真调研、咨询和谋划,积极起草报告,申请成立“中国(行唐)许由文化研究会”,以便发挥团体优势,组织研究队伍,凝聚力量扎实开展箕山文化研究工作。目前,研究会顾问聘请,人员构成等条件已基本成熟。
   三是围绕红枣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红枣文化博物园(馆)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国内各类专业文化博物馆建设和本县实际情况,撰写了《关于筹建红枣文化博物园(馆)的可行性报告》,充分阐述了建立国内首家集红枣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红枣文化博物园(馆),收藏保护县域丰富的红枣文化资源,发掘和弘扬县域乃至全国各地的红枣文化内涵,对今后开展红枣文化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并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其决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四是积极申报“中国红枣文化之乡”和“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我县荣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殊荣,挂牌成立“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县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我县红枣产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评审乃至授牌过程中,我们产业文化协会和红枣文化研究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申报、评审期间,负责撰写红枣文化研究材料,起草《关于“中国红枣文化之乡”“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相关工作安排建议书》、《专家评审组接待方案》和《关于举行命名“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暨挂牌“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仪式的方案》并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正式注册并开通了“红枣文化网”,出版了《中国红枣文化之乡》图书和音像资料光盘各3000套,具体承担了 “中国(2010)红枣文化研讨会”的会务筹备等工作。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近日召开的中共行唐县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县委书记李震国在《关于全面加快“生态行唐”建设的意见》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千年古县”、“中国红枣文化之乡”等国字号名片,以文化聚人气,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产业提升发展竞争力。借“中国红枣文化之乡”美誉,依托“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和产业文化协会,挖掘、整理、弘扬红枣文化,适时举办首届中国红枣文化节,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氛围,促进红枣相关种植、加工与旅游等产业健康发展。县长吕素维《在县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挥“千年古县”、“中国红枣文化之乡”等国字号名片效应,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县委全会已经定了调子,我们以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精神为指导,适时提出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利用3-5年时间,把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真正办成全国性的红枣文化研究机构,利用其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行唐红枣产业,力争使行唐尽快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枣交易集散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腾飞。
   首先充分利用好“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这一国字号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团体优势,组织研究队伍,抓好红枣文化研究氛围的营造,进一步提高行唐作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的外在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其次筹建红枣文化博物园(馆)。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文化兴县”战略、建设“生态行唐”为契机,积极筹建国内首家集红枣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红枣文化博物馆(园),面向全国征集各红枣产区的红枣文化相关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力争2011年上半年完成立项、选址,发布招商项目等前期筹备工作。
   三是争取将全国各地枣区优质红枣品种引进博物园。适时举办全国性首届红枣文化节,组织召开全国性红枣文化高层论坛,并整理出版相关专家学者言论集。
   四是办好研究中心“一网一刊”(即:“红枣文化网”和内刊《红枣树》),打造会员人人都有作品可发的网络阵地和纸质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加强管理,逐步扩大“中国红枣文化网”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程度。内部刊物《红枣树》将面向全国会员、作者和读者征稿,在红枣主产区发行,争取今年上半年出版第一期。
   五是面向全国发展会员,加强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每位会员都要积极撰写文艺作品、学术文章,积极搜集整理和红枣文化相关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刊物内容。同时,广泛宣传、发现人才,积极吸收他们为研究中心会员。每位会员也不能总怀着旧思想,抱有旧观念,认为红枣文化只是写几篇文艺作品。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主、客观优势,引进和创办与红枣相关的企业、红枣文化的相关项目。如何将红枣文化研究与红枣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有新的突破。这就需要我们每位会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想会干,越干越好。
   六是发挥研究中心独特作用,吸引大型红枣加工企业落户我县,争取早日使我县发展成为全国红枣生产、加工、销售的集散地。
   各位会员,我们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标很明确,前途也很光明。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也很切合实际。那就是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工作,使行唐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以此大力呼吁“人人载植枣树,村村枣树成林,全县枣林覆盖”,使我们红枣产业这一资源优势,优而再优,让其凭借红枣文化的翅膀,飞洋过海,将千年古县行唐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红枣之都”,真正成为举世无双的“红枣文化之乡”。

                 2011年1月21日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2011)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