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顾问
刘孟军:在中国红枣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0
2010-11-18 21:53:54 作者:刘孟军

刘孟军:在中国红枣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是刘孟军,来自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吃过四十多年枣研究过26年枣的一个普通的百姓,首先对我们行唐县在枣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在枣文化建设中做出的卓有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有人曾问过我,你搞什么呢?我说研究枣呢,他就觉得很不屑一顾,后来又说我又成了教授了,还是比较有名的教授,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这个枣怎么还会出比较有名的教授?对于枣,我就做了深入的研究。
    枣树,我现在就对它有一个评价。我说枣是当之无愧的国粹,这个“国粹”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国家的国,一个是国民的国。为什么这么讲?国粹,应该有两个方面的认识,一个是在人们精神领域的国粹,这是指精神,文学艺术领域;还有一个是物质领域。如果提第三个,我想就该提“枣”了,为什么这么讲?国粹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原产;第二,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还比较少见;第三,是中国特色。这些特点,枣是完全具备的。我们北方苹果、梨、葡萄、桃、核桃、栗子、柿子、枣,是北方八大果。南方八大果是柑橘、橙柚、香蕉、荔枝、菠萝等等,这16种果树,无一例外,现在都不能叫国粹。苹果外来的,原产外国,在中国空运过来的;梨,白梨是中原产的,欧洲梨很多,日本梨也很多。梨就是中国产的多,地位它却没那么高了;葡萄,外来的;桃是中国原产的,但是现在是世界性果树,哪都有,中国也不是最多;再说核桃、栗子、柿子、枣四大干果,核桃,过去说中国是什么原产区,其实是外来的。后来经过国家认证,我们新疆也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栗子是好东西,这个板栗现在有日本栗、欧洲栗,板栗可以说是中国特产,但是栗子也是世界性果树,欧洲栗也非常多;柿子、甜柿,甜柿在国外比咱们的柿子还有名气;枣,枣树原产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99.9%以上在中国,那1%还不到的主要在韩国。枣是韩国人最喜欢的东西,当然是从中国民间传过去的,它只占到,打个比方说吧!比咱们行唐的枣产量还低得多,只有2万吨。所以说,枣也曾经引入过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但只有在韩国形成规模。在其他国家,还处在庭院观赏的状态。
    这是北方的八大果中“枣”所具有的特点,中国占99.9%,在全国家喻户晓,外国少见,南方的柑橘,成了世界性的,哪都有。荔枝是东南亚都有的,中国果树里面只有枣具备这个特点。另外,枣还不仅如此。从远古到现在是一直长盛不衰的果树,那就是枣,从咱们行唐半神化传说的,什么许由,女英,枣神等等,就能看出。汉朝的时候,枣就遍布全国了,现在枣产区,在汉朝基本已经结构,而且在那个时候,有了专门管理枣的官员。到现在还没有管理枣的官员呢(阜平原来倒是有个红枣局,现在又给撤了)。那么早就有,而且中国古代叫五果,有桃、杏、梨、栗、枣,这五果,又是五个果种,又是五个中药,在中国的《神农本草经》上面,枣是上品;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面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我们看过的陪葬品里面,河南新郑发现的汉朝枣,我们有7000多年的枣化石。这些充分说明,枣确实是中国原产的,
    枣现在是中国第一大干果,而且枣还养育着两千多万农民,是两千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这句话是2008年我在主办中国枣业大会和首届国际枣业大会的时候,在国家林业局支持下专门调查的,通过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调查,的来的数据,大概是2300多万人,有的地方说法不一样,大概2000多万人左右,他们是以枣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也包括苹果。2000多万人是什么概念呢?是一个台湾总体人口,是欧洲一个比较大的国家的人口。这些人里面就不能出个专家吗?我说现在枣不仅要出一个专家,要出很多专家,2000多万的国家,得出多少专家,而且他不是2000多万的问题,13亿中国人,没有一个不受到枣的恩赐,大家知道吃中药吧?在中药里面有个医圣张仲景,包括从那到现在的中药配方里60%有枣,枣是调和百药的药引子。
    我今天还拿了一个枣,我们搞枣的曾经天方夜谭地想把枣定为“国树”,后来看难度很大。据说现在国树有后选的,是银杏,还有别的几个。我听了听,要叫我说,我就觉得不适合,银杏是残存植物,是很古老的中国特色,但它是走向趋于减少的东西了,不兴旺发达,枣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呢。我们中国最特色的颜色是红色,中国颜色的红是枣红啊!枣红才是中国红,别的红不行的。而且你再看枣,我拿的这个枣是比较常见的柱形的枣,你把它剖开以后,是一面红旗,若不信大家可以去枣园看看,枣花是典型的黄色的五角星,非常典型的,五颗花加一个枣,这是典型的国旗颜色,加上枣是中国红的颜色,加上国旗颜色,加上枣是我们中国最最常见的中药——中药还是国粹——所以我说枣是果品中的精粹,我们叫做“国果”的话,枣是最当之无愧的。
    我们一些搞枣的同行,果树同行,园艺同行,今天还有很多是文化人,我们也希望借助各位手中神奇的笔杆,能不能把我们枣的这种国粹、国树、国果的这种地位给弘扬起来。那么,这个贡献那可能会比我们搞科研的更大一些。如果它能代表我们中国,它是有内涵代表性的,它的外延还不够,能把它作为我们全中国人认可的,代表我们“中国”的一个符号的一个果品,这个对枣是最大的贡献。
    所以说,我今天也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会议,能和各位在一起共同探讨,我觉得非常高兴。我们当年很多人签字,包括一些将军签字的,都希望枣能够作为“国树”。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见诸报端,只是埋藏在我们心里。后来想,国树,枣可能作为“国果”更合适,枣确实具有典型代表性,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黄河文明和枣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我查过古代和现代的黄河的改道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我们黄河所改道之处,就是枣的主产区,现在枣的主产区是晋、冀、鲁、豫、陕,都是在黄河流域,黄河改到哪,人就在那,现在枣的主产区仍然是黄河流域。而且枣还和几大传统节日有密切联系,离开枣大概就构不成节日了。我们中国最传统的端午节最重要的吃粽子,粽子最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得有枣粽子,没有枣的粽子,那就不称之为“粽子”,不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再往后走,中秋节,也叫团圆节,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里面最常用的历史上是枣泥馅的,而且咱们这儿的作家写的一本书叫《中秋红》,中秋时节正是打枣的时候,“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这是中国传统俗话。过了中秋,再往后是春节,春节要吃年糕,在北方,年糕有枣才是正宗的,枣与我们这些传统节日息息相关。再有,我们的一切文化习俗的问题,比如:结婚,结婚大家都知道要吃个枣加栗子,这代表着多子多福、喜庆吉祥。所以,枣是与很多文化相关的,包括一些小说、杂志,很多的。
    枣还是一种非常朴实的东西,有句俗话说:“牡丹花好空如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张氏女,煮枣数日始熟,香飘千里,闻之,死者生,病者起。这些传说很厉害的!传说这么认为,我们也这么想过,中医是一种科学的东西,枣是百性的枣,而且这个枣养育了2000万人,健康13亿人,希望下一步要健康全世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美国强大了,流入中国的那个是可口可乐、肯德基,进入世界最强大的,不是美国其他的高科技,是美国传入的这些东西。那些东西已经公认为垃圾食品,却能走向世界。我们中国要走和谐社会,要让精华的东西走向世界,靠什么走向世界,总不能跟麦当劳走向世界!
    我们走向世界的是中药,中药走向世界,枣就走向世界。而要中国特色的东西走向世界,枣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知道,好吃的猕猴桃,叫维C果、叫神秘果,这不是中国人起的名字,猕猴桃是中华民族的,可惜叫新西兰人拿过去然后在人家那改进培育,更商品化了,成为世界性的水果,大家知道猕猴桃叫维C果、叫神秘果,因为维生素C含量高,殊不知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还不如我们的鲜枣呢,我们的鲜枣不仅维生素C超过猕猴桃,而且它的糖的含量是含糖最高的果品,一般普通的水果含糖是百分之十几,枣是30%,甘蔗是70%,枣中含的糖课不是一般的糖,我上研究生做的就是枣的环核苷酸,是人类第二系统。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技术所做的,发现枣的品种间差异很大,枣的含量是最高的,枣含钙和铁,是补血补锌,吃枣是很好的。有人提到,枣是冬吃不冷,夏吃不热,供需均量,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这些地方,经常会提到枣,那是打仗的时候,裤腿弄点枣柿,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也不用喝水,很好的,而且是“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过去吃枣和柿子,枣柿是干果,可以顶半年的粮食。
    这枣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刚才有人提到“钢筋铁骨”、“宁折不弯”等,枣确实是风格挺高的,大家可以看,在我们历史上枣实际上不是像这种状态的,铺天盖地全是枣树。过去叫“荆棘遍地”,“荆”是荆条的荆,“棘”是酸枣。酸枣是枣的祖先,后来出了个成语“披荆斩棘”,把这棘都砍了清出农田,酸枣躲到了深山里,山上仍可以看到,山上只要没有人耕作的地方,仍然是荆棘遍地、荆棘遍山。所以枣是生命非常强。现在来看,最好的土地来种啥了,粮食;再差点的土地种了苹果、梨、桃,再差的地种柿子核桃,再差的地,种枣。所以枣是靠边站,要做大贡献,这就是枣的风骨。
    我们在新疆的宾川搞枣树节,在沙漠中寸草不长的地方,把地灌管一铺,栽枣树,亩效益一万到四万,所以说,枣还是一个致富树、致富果。枣文化这块我没有系统研究,但是多多少少也涉猎过这些东西。枣文化是一种现象,是其他果品和农作物没有这种内涵,所幸有这么多的文艺方面的专家前来,我想我们的枣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也借此机会向各位表示感谢。
    至于如何用好红枣文化?我有一个想法,我们枣文化是根植于枣产业的,没有枣产业就不会有枣文化的,所以我们枣文化不管怎么研究,怎么于发掘,它一定仍然是要立足于枣产业,服务于枣产业,这个文化才可能会发扬光大,才会传承下去。我看我们那个杨平、王勇先生写的那个剧本《中秋红》,我觉得就很好,只是现在还是像我们些枣树一样,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也拜托在座的各位写作高手们能再提炼提炼,如果(剧本)能走向我们中央台,或进入电视剧,或进入它的话剧。我们大家要去说,要去做,要让枣作为中国的一个符号去研究,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枣文化它是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东西,以后要找一些我们自己特色的、有标志性的真正好的东西,枣确实当之无愧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如果能走向这个舞台,既是对枣文化的弘扬,又是对枣产业的巨大的支持。有这个支持,我想这个枣产业自然而然就吸引更多人才,吸引更多资金,吸引更多领导的关注,我想这还是非常有价值。
    另外,文化产业是“软”产业,我们讲科技农业要从“硬”走向“软”,所谓的软就是外研,搞文化我们要从文化上面转,将文化软产业做“硬”,软硬结合,这样一来,可能会把我们的红枣文化做的更大一些。我的建议就是,搞好红枣文化,文化与产业要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相得益彰,枣文化带动枣产业,枣产业推动枣文化,形成一个良心循环。就从我们行唐做起!虽然我们行唐仅是个点,但是我们要能够挑起红枣文化研究重任,把红枣文化和红枣产业做起来,让它真正蓬勃发展,能走向全国,深入人心,再走向世界,谢谢!

             (刘孟军,中国枣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