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柳 || 沙河为鉴
0
2022-12-30 17:37:06 作者:西河柳

沙河为鉴

以河为鉴,可以知顺逆;以河为鉴,方能行久远。

——题记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

风和日丽,天高云淡。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他们是各行各业涌现出的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他们如同闪亮的坐标,坚守岗位、初心不改,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路上,用自己的奋斗故事,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省人大代表、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国,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与两千多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4年5月,我和时任行唐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的申卫霞,一起采访过刘金国。时隔不久,一篇题为《一个村支书的“苹果梦”》的新闻报道《石家庄日报》头版发表。几经联系,我们也便熟识了。

记得那年,我和申卫霞驱车来到行唐县南桥镇采访进入东安太庄村,给人的感觉就是赏心悦目。村路两旁是枝繁叶茂的白杨树,满眼的绿色随着起伏的山坡绵延不绝,大片成排的苹果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果农们正在自家果园里,忙着给果树疏果。

在村口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路边,我们见到了刘金国,想不到的是,他拄起了双拐。们村支书去年跑办扶贫资金时,左腿被车给撞成了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他卧床休息,可他哪能闲得住啊!”村技术员刘国才说。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是一辈子的事业。要把‘安太苹果’推出河北,叫响全国!”一开口,刘金国憨厚朴实的话语中,透出他“小支书大梦想”的雄心壮志。他要把东安太庄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打造成全国有名的“绿色苹果基地”。

村东波光粼粼的大沙河,像镶嵌在绿色帐幔间的一根银线,安静地铺张开来。

清凌凌的沙河水,淙淙地流淌着,两岸的芦苇在晚风中摇曳,宛若无数支温柔的箭镞,射向金色的流光岁月,也射向水天一色的苍茫……

奋斗者的“追梦”路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日夜奔流不休的大沙河啊!她可以见证……

1.村里来了“倔”书记

“能获得全国劳模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激励,也是鞭策!”刘金国感慨地说“劳模是干出来的,以后我更要加油干,不辜负家乡人民的重托。”  

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刘金国,在南桥镇办厂当了5年车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跑起了运输,先是联合两位亲属贷款买了一辆大货后来发展到3辆,每月能有1元的收入,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批经济能人”。

当时的东安太庄村,全村402人家1200口人,村民年均纯收入不到800元,村集体却有46万元债务,谁看了谁头疼,旧干部想撂挑子,新干部不愿意干。因为贫穷,本村的姑娘想方设法往外嫁,外村的姑娘没人愿意嫁进来,那时村里找不上对象的小伙子,一抓一大把……

“村里缺的就是能人。金国有本事,有倔劲儿,让他回来领着大伙儿一块干吧!”按照乡亲们的意愿,镇领导多次登门动员刘金国回村任职。

镇党委重点考察刘金国,不仅仅是因为他见多识广,更主要的是他有一身正气,有一股闯劲儿和韧劲儿。镇党委书记找刘金国,亲自做他的思想工作:“老刘,你是党员,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你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

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刘金国觉得要当这个村干部,接受这个烂摊子,不仅生意会丢,还会得罪不少人,工作不仅难干,还可能最后会落个孤家寡人,到头来把乡亲们得罪了,也辜负了镇领导的信任

刘金国犹豫了,说出了心里的顾虑。

镇党委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是一个有头脑的共产党员,大家心目中的能人,这么点儿事就把你吓住了?”

镇领导的一席话,彻底点醒了梦中人。

一向不服输的刘金国,当场答复“这么多年做生意,也是靠党的好政策,我现在富起来了也是沾了党的光。自己富了,不能忘了根儿!既然党委看得起我、这么支持我,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再苦再难,也要带着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把村里的穷帽子摘下来!

1:河北省行唐县东安太庄村曾经是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图为乡村农舍旧貌)

2006年,刘金国毅然决然放弃红火的生意,回村当起了村官。

记得刚回来的时候,村集体全部家底仅有46元,村委会连个办公室都没有,还欠着一屁股外债。镇党委和乡亲们把推到‘领头雁’这个位置上,还不是盼着能好好干,领着大家伙儿过上好日子?刘金国说。

回村当干部,似乎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蠢事”。刘金国的亲朋好友,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妻子跟他说:“咱村里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没人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你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想过‘官瘾’啊?”

“不是我想过官瘾,我是党员,党员就要舍小家为大家,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做出牺牲!”面对妻子的问话,刘金国坦然回答道。

终于,刘金国的坚持打动了所有人,没有再反对他回村任职。在党员选举中,刘金国全票当选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那天,他对全体党员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请大家放心,我刘金国一定要让咱村乡亲富起来。”

话语不长却掷地有声,因为这是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

2.“倔”书记的犟脾气

安太庄原名“千家店”,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村里的老人们在聊起祖先时,往往都会说:“燕王扫北后,洪洞老鸹窝!”自然而然也就会提到“燕王扫北”,河北村村空、家家净,不同于后世的“闯关东”,当时的移民都是强迫的。一路上有着背井离乡、亲人分离的不舍,也有着饥餐露宿、来到未知异乡、重新开拓的痛苦,这是一段如今河北人共同的基因记忆。

“燕王扫北”只是民间称呼,在史学典籍上记载不多。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讨齐、黄为名号称“靖难”,历史上称这场战役为“靖难之役”。

“靖难”之时,安太庄村被扫,幸存两三户,为求安宁,改名“安安庄”(当地人也叫“太平庄”),后来又改为“安太庄”,取“安全太平”之意。1947年,根据地理位置又划分为东、南、西三个“安太庄”村……

改革开放后的东安太庄,不像它的村名那样“安稳太平”。

刘金国介绍说,当时的东安太庄村是南桥镇17个村中最乱的村,各项工作排名倒数第一。村委会没有办公室,还欠着一屁股外债。村里的承包地到期收不回来,该交的承包费拖着不交,外地人在河道吸铁采沙挖的沟比树还深……群众意见反映强烈,几乎家家摁了手印,集体上访告状干部。

村民们的矛盾纠纷,归根结底就一个“穷”字。

“东安太庄村里几年来之所以乱,乱在村集体的机动地光有人种,没有人交租金,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村干部也有三亲六故,想收租金无从下手,一年一年积累下来,全村600亩机动地,光租金就欠了50多万。”刘金国说

“咱是一名党员,入党的时候就宣过誓,党需要的时候,就得站出来,吃亏也要干!”刘金国没有退缩,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刚上任没几天,刘金国就接到恐吓电话:“两天内让你脑袋搬家,趁早别趟这浑水!”对于少数人的威胁,刘金国这次又犯起了倔——非得整治一下这股歪风邪气不可!

村里风气正不正,关键看干部,干部风气正不正,关键是一把手。

刘金国下决心从自身做起,从家族人做起,让班子里的人看到决心,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果断调整村两委班子,把一些政治强、懂经营会管理、不怕得罪人的村民,吸收班子里……

2:苹果熟了,刘金国在东安太庄果园里接受记者采访

万事开头难。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刘金国就“烧”到了承包土地上。

刘金国的犟脾气,在南桥镇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村里人都说他性格倔强只要是认准的事情,几头牛都拉不回来。村委会和自己家只隔着一堵墙,可他却偏偏在村委会支了个床,天天睡在办公室……

刘金国多次组织召开班子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商量对策、统一思想,决心收回承包到期机动地,并表示先从自己家人做起,要么补交承包费,要么退出承包地。在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他断然喊大家向我看齐,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先干部党员,后一般群众;有事冲我说,责任我来扛!

土地发包那天,有人恶意捣乱,扬言“让你包不成!”

刘金国不顾生命威胁,顶着种种压力,硬是把600多亩该收回的集体承包地拿了回来,并重新发包,筹得资金10多万元。同时,35万元的价格,公开拍卖了村集体的成材林。

刘金国利用筹得的45万元,一次性偿还了村里多年欠下的外债,一下子稳定了村民的不满情绪。

3.“命悬一线”的较量

东安太庄村村东,大沙河蜿蜒而过。

沙河,古称泒水,发源于山西繁峙县东白坡头,经保定阜平县王快水库,一路流经这里,再向南流至新乐、定州,至安国军诜与滋河等汇合后称“潴龙河”,全长242公里。因其河槽多沙,而称大沙河。

历经千年沉积,大沙河两岸泥土之下,是玉粒般细白的砂石层厚达20多米。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开始通谋结伙,借承包河滩地的名义,非法采砂,牟取暴利

如此一来,在河滩上留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大坑,对堤岸、河床结构及附近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这可是毁掉子孙基业的大事!

刘金国考虑再三,决定收回河滩承包地,禁止采

可这么多年了,从承包户手里拿回地来,就跟在他们身上割肉一样。那些既得利益者不干了:你刘金国不是想挡我财路吗?看你有几个胆子!

一天半夜,刘金国的手机突然响了。

是个陌生电话。刘金国坦然自若地打开了免提。

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在电话里疯狂叫嚣着“刘金国,你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你是活得不耐烦了!我劝你别管得太宽,否则,两天内削掉你的脑袋,十天内叫你老婆孩子音讯全无!

“我还真不怕吓,看谁敢胡作非为。只要你削不掉我的脑袋,我就得干!”刘金国镇定地说。

刘金国不怕,家里人害怕呀!老婆孩子吓得不敢出门。

妻子哭着求他:老刘,就算为了我和孩子们,大不了咱不干了!

刘金国安慰妻子说:“这几天你们就躲在家里,哪也别去。公安局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如果我真有了事,警察不会不管的。”

之后,刘金国像没事人一样,照工作不误

恐吓无效,电话又再次了过来。

“刘金国,你要是有胆,咱们晚上1:00,大沙河桥上见,你敢不敢?

刘金国笑了“有什么不敢的,你等着,我去!”

凌晨1:00。刘金国不顾家人劝阻,骑上摩托车就到了桥上。

夜风呼呼地吹着,四下里黑漆漆的。刘金国大喊:“我来了,你们出来吧!”没有回声。他孤身站在桥上吆喝了一个多小时,始终不见一人。

或许那些人此时在暗处,只是想看看刘金国的胆量,想测试一下他的决心。

自从那次后,恐吓电话明显少了。

“我们村周边的大沙河和别处不一样,上面种着果树、药材、菊花,没有一段被破坏。不是没人动过心眼,但就是没人偷着干!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敢!”刘金国说,我是我们村的河长,是守夜人,晚上或自己,或带着村干部,不停地巡河,发现有情况,就坚决出手!

后来,又有人试图拿财物贿赂刘金国。给他送奥迪汽车,他说我不要,要了就烧死我了;给他送钱,他说我不收,收了老百姓就败兴了。

“我不敢拿,也拿不动,这是影响子孙后代的钱!”

刘金国就是这么个人!为了村里的利益,软硬不吃,硬是把600多亩河滩地,收回来了,重新承包,复耕还田。同时,制定了《禁止吸铁采公约》,严禁任何人在东安太庄村的河道内采吸铁。

事后刘金国坦言,他那次真是豁出命了!虽有警察在周围埋伏,但如果突然冒出一闷棍或者一枪,都会防不胜防地要了他的命……

4.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东安太庄村地处行唐县和曲阳的两县交界地带,属山区丘陵地貌

曾经郁郁葱葱,常年处于半废弃状态,乡亲们靠天收入,多种些荞麦、谷子等耐干旱作物遇到好年景,勉强维持个温饱遇到灾年,只能等着吃政府救济款,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

乡亲们何时才能脱贫致富?镇里头疼,县里着急

刘金国白天下地与群众一起干活、聊天晚上到老干部、老党员家里座谈,多方寻找致富良策……

当时,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是国家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在公路“村村通”之前,很多农村都没有一条硬化路,全是泥土路。在晴天时,农民出行还没太大的影响,但到了下雨下雪天,道路就会变得泥泞不堪,出行困难……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深入调研,刘金国决定从修路打开突破口。他一趟趟跑县里的交通局,说情况、打申请,交通局给予大部分资金支持,但剩余的五六万元资金,要村里自己解决。

项目批下来了。虽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还欠着一屁股窟窿债的东安太庄村,却是一件难事。政府补贴一时到不了位,五六万元怎么出?刘金国召集村干部开会,他说:“村两委班子带头,我先拿。”刘金国一下子拿出4万元。其他班子人员也纷纷解囊,大家凑了2万元。

看着大型机械动了工,乡亲们第一次对村两委班子有了好感。

于是,大家纷纷出义务工……一个多月后,一条长约3公里,宽4米的水泥路直通232省道,成为连接东安太庄村和外界的桥梁。

这件事,刘金国干得漂亮,也深得民心!

东安太庄村要脱贫致富,就发展特色产业。

刘金国拿着丘陵上的土样,找县林业局、找河北农大、找省农林科学院,对土质进行化验,并把农业专家李保国、孙建设、冯建忠、曹克强等人都请来了。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长期扎根在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第一线,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被人们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孙建设,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全国首席苹果专家,率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度规模经营的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进贫困山村……

经过实地勘测,农业专家们一致认定:丘陵上的土质相当适合栽种果树,特别是苹果树。将来可以在这里建综合试验站、搞一个苹果示范基地,在基地培育苹果新品种,让人们在不同时间都能采摘到新鲜的苹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主管科研副所长冯建忠说。

“丘陵上水,树怎么活?没有路,人怎么上去?根本不可能嘛!”专家们又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现实问题。

刘金国想了想说:“李老师、孙老师,你们给我点时间,问题怎么解决,我10天内答复你们,我保证在3个月内把路打通,如果我办不成,我不当这个书记了!”

对方说:好吧我们等你电话。

专家们走,村里人都说刘金国大话,专家都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难道他能解决?

(图3:2012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冯建忠研究员在行唐试验基地)

刘金国召开全体班子会,商量决策。最后决定,先规划出一条上山路线,需要在哪里修路,先用铲车和推土机推平出来。

“全体干部都上山去盯现场!谁要阻挠,你们不要和阻挠者碰,让他们到村大队找我,我在这儿等,一切由我处理。刘金国对村干部说。

果真有来找事儿的,刘金国耐心解释:占了谁家的地,咱们都给记着,都会按国家政策给予补偿,咱们争取三五年内让大家收入翻一番,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有的人思想工作能做通,有的人却一直做不通。对于胡搅蛮缠者,刘金国不急不恼,陈述闹事的严重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明利害,产生威慑。

乡亲们都说,刘金国身上有一种”,不怒自威

这个“威”,是长期以来在群众心中形成的威望威信,也是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威严。

一条宽4米、长6000米的环坡路很快硬化,为每家每户打开了果树种植、规范管理的通道……进村条件的改善和田间路的硬化,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5.打井兴水,吃亏也要干

路的问题解决了,浇水的题又摆在前。

老百姓种庄稼,土地是乡亲们的命根子。历史上的东安太庄村系大沙河沿岸村,河岸的庄稼从来不用浇水。2004年以来,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沿岸2000多亩良田,变成了靠天吃饭的“闹心田”。

河北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等部门,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村里提供了树苗。

第一年,东安太庄村就种了六七百亩苹果苗。浇水问题,村民使用最原始的人工操作解决,拉水上山,再一棵棵手工浇灌,伺候孩子差不多

“为了让乡亲们能种上庄稼、有饭吃,打井兴水,吃亏也要干!”

刘金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他带头从家里拿出1万元,班子其他7名干部每人5000元,筹得4.5万元,找来专业打井队,在村东打了4眼井,铺设1000多米防渗管道,先期解决了500亩的浇地难。之后,他先后找到林业、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23 万元,打井11眼、铺设防渗管道5000多米、建扬水站7座彻底解决了2000亩河滩地和南、北荒坡果园的灌溉问题。

作为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2006年以来,刘金国和村干部们争取到各类扶贫资金400多万元,打机井、硬化路面、铺防渗管道、建扬水站……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街道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建起来了,村民文化广场也有了。

谈及刘金国带领下的村委班子,村民刘全保由衷地说:“金国这人有能耐,组织部门更是慧眼识人。有这样的村支书,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分,发展‘安太苹果’,我村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刘金国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国家给了这么多富民政策,一定要用好,用到每一位老百姓身上,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决不能含糊,要干就干好!”

(图4:2018年10月25日,中联部协调非洲国家智库学者代表团到东安太庄村考察调研)

说起刘金国,苏祖辉对他的评价是“执行力强”。

苏祖辉,男,1977年10月生,湖北钟祥人,原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二局朝韩二处处长,2019年8月底受组织委派,到东安太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基层工作比想象中还要难,一个执行力强的带头人,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因素!”苏祖辉说。

——这或许是苏祖辉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感触最深的体会吧!

6.荒山坡种出“金苹果”

东安太庄村大部分是丘陵,也没有区域优势,发家致富的出路在哪里?

刘金国整宿睡不着觉,早上四点钟就骑上摩托车南岗、北岗地转,光秃秃的荒坡岗、脚下乱草丛生的沟坎“刺”醒了他:荒坡变成摇钱树,乡亲们才能富。

“要想破解穷根子,还得从荒坡上做文章。经过多次勘察化验,这里的土质富含苹果栽培七项最优环境条件指标中的六项,同时这一带地下水资源丰富,靠近养殖小区,有机肥源充足,相邻3个村加起来万余亩荒坡,可以成方连片规模发展,这在全国也不多见的!”冯建忠告诉他们。

“给乡亲们办好事也不容易!”刘金国回忆当时的情形,这个想法刚一出,就遭到了村民们的强烈反对。“以前村里乡亲们大都种过苹果树,也尝到过甜头,后来由于品种退化,挂果少、卖不上价钱,陆续把苹果树都砍了。这回再让种苹果,有的村民想不通,多数持反对意见和观望态度。”

根源找到了,路子有了,但乡亲们的思想不好转。

刘金国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早年间也曾有人在山上种植过苹果,但产量小又卖不出去,不得不把苹果树当柴烧了。如今又要种,要重蹈覆辙吗?

村以前也种过苹果树,太累又不挣钱。这回再种,是不是白忙活一场啊?村民刘永强质疑说

刘金国当场表态:“我负责到底,赚了是大家的,赔了算我的!”

“干部干部,就是干事的部队。干事不是本事,干成了事才是本事!”这次,刘金国和其他7名村干部统一思想:带头干!一名村干部包2个生产队,一家一户做工作,村集体无偿给修路、打井、扒坡,免费提供树苗,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光说不干,喊破嗓子也是白搭!”为了让大伙儿重拾信心,刘金国使出了连环招。“第一招,们就是把苹果专家请来,给老百姓上课,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第二招,就是党员干部带头,起示范作用;第三招,就是我们拿出20万,给老百姓免费发送树苗,引水上山。”

随后一连串的组合拳,更是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

2009年,苹果树在东安太庄村700亩地上扎了根。

凭着一腔热情和执着,刘金国说服了全国首席苹果专家孙建设教授,他们决定把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示范基地建在东安太庄村,并且引进“苹果矮化砧宽行密植高效栽培”技术和“双矮化三优”(优良砧木、优良品种、优良配套栽培技术)苹果新品种。省果树研究院无偿配套了价值4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还有多位苹果种植管理的专家教授作为该站的“岗位科学家”,河北农大无偿配备了割草机、打药机等机械化苹果种植专用设备……

在村南国家现代苹果产业体系综合实验楼上,刘金国建起了一个观光台。站在台上环顾四周,高品质的标准化果园一览无余。

刘金国说,他最喜欢金秋时节,不仅仅因为这个季节里的硕果飘香,更因为他喜欢看到乡亲们带着丰收喜悦的笑脸……

无数个清晨,刘金国披着晨霭、着露珠儿,检视着乡亲们的千亩果园。

“依托国字号基地的技术支撑,以后我们的苹果管理将全部实行机械化!”提起下一步的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刘金国信心满怀。

7.“跛脚村官”的福报

刘金国常说,分能吃饱、合能致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老百姓吃饱饭问题;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大伙合起来干事。多次组织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一起商讨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怎样带领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他率先提出了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两委+合作社+苹果产业+果农”的模式,实行专业化种植。

刘金国说:“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产基地,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产品。依托河北农大、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的技术支撑,合作社对果树进行统一管理,为种植户提供管理技术。我们还结合实际,探索出‘六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修剪、统一施肥浇水、统一疏花疏果、统一套袋、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采摘),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用药、浇水和防治病虫害,从而确保了苹果的品质。”

安太庄果园使用的肥料全是农家肥,苹果基地50—100米之间,安装一杀虫灯,树干上统一抹粘虫胶,地下、空中的害虫全部纳入通杀范畴,确保苹果全程处于无害化种植

刘金国介绍说:“为种出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无公害苹果,合作社统一组织进行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使用的肥料是牛粪、生物有机固体肥、灌根肥和叶面肥,不但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均衡了微量元素。这样一来,苹果的质量安全就得到了保证。”

早在2011年,邻村西安太庄注册了一个“安太”苹果商标。由于该村缺乏致富能人带动,苹果品质一般,没有发挥商标品牌效应。

刘金国觉得“安太”品牌寓意好,不能就这样废了。于是,就将“安太”商标从西安太庄村买了过来……

5:2020年4月14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世刚,到行唐苹果基地视察指导工作)

2012年,东安太庄村苹果基地被省林业厅列入省级观光采摘果园、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首批水果(苹果)标准化果品种植示范园,并获奖金50万元。同年,“安太”商标被河北省工商局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13年,全村已种植苹果2800亩,“安太”苹果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全部达到无公害要求。2014年9月,“安太”苹果在18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2015年9月,在京津冀名优果品擂台赛上喜获“果王”称号……

东安太庄村的赵二臭家有4亩果园,果树都是2009年种的,2015年开始有收入。“当年挣了两万多元,第二年就达到了六七万元。”赵二臭说自己之前真是没见过那么多钱。曾经,他家是有名的贫困户,经济来源主要是地里的农作物,但因为没有机井无法浇地,所以只能靠天吃饭,每年也就收入2000多元,“现在是以往的二三十倍!

“我们刘书记真不简单,他不仅是合作社的‘发起人’,更是乡亲们致富的带头人!”曾经的贫困户刘小五,掐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我家共栽了三亩苹果树,去年头一年挂果收益12000元,树下种植的药材、花生,一亩地收入也在三四千元左右,今年的苹果进入盛果期,保守估计也能净收入四五万元

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东安太庄村产业振兴的效果越来越显现,村民收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20年,通过发展苹果产业,东安太庄村人均收入7500元,2021年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

“2021年村里的2800亩已有2000亩苹果进入盛果期,总产量达7000吨,产值将突破5000万元,成为河北省第二大苹果生产基地。”刘金国说,如今村里的苹果不愁卖,去年在中联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成立了安太庄园电商运营中心,入驻“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注册“安太庄园”微店,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全村苹果不到年根儿就销售一空。

如今的苹果基地,已经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金饭碗”“绿色银行”火红的苹果产业,照亮了村民增收路和乡村振兴路……

6:2020年10月,河北·行唐安太庄“苹果红了”采摘节,各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为向上争取扶贫资金,引进苹果以外新的果种,打造环村经济林带,2013年那一年,刘金国经常开着私家车往外跑。

在一次去县扶贫办的途中,刘金国遭遇车祸,左腿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刚下床就整天架着双拐到现场指挥……落下残疾的刘金国倒是挺乐观。在他看来,“跛脚”也一种标志性的符号,这种符号昭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一个曾经和刘金国一起跑运输的老伙计问他:“村里的苹果‘火’了,你这个村官‘瘸’了,你到底图个啥?

刘金国嘴笨,憋了半天,一句话:“咋啦?就图村老百姓信得过我

2015年10月份,贫困户王少存儿子患有嗜血症,骨髓移植需要几十万元。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家人一度想要放弃治疗。

刘金国得知情况后,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四处奔走为王少存家募集捐款。

南桥镇全体干部职工、东安太庄村村民,仅一上午就捐款7.8万元。之后,刘金国又多方筹集捐款近12万元,孩子最终得救了……乡亲们逢人便说书记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福报的!

跛脚村官刘金国的福报,来自哪里?

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为村民继续造福。

8.点亮数盏灯,照亮致富路

作为共产党员,刘金国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也践行着“一户富了不算富,全村富裕才算数,一定要让乡亲们共同富裕,过上幸福安稳的好日子”的庄严承诺

2015年,东安太庄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称号。

2016年,刘金国把睿智的眼光,投向了村东的大沙河。依托“沙河水乡”景区,在沙河沿岸栽植桃树700亩、梨树600亩,村西北建起了成方连片的核桃林1740亩,形成了环村经济林带。

在刘金国的带领下,东安太庄村村民坚持走“一村一品”的富民之路,投资160多万元新建了30个温室大棚,打造以苹果、桃、梨、核桃、白草莓等果品为主的万亩优质林果种植长廊,合作种植皇菊花400亩,每年9月至11月份盛花期,众多游人前来驻足观光、旅游打卡……

为了让村里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刘金国主动跑办又为村里引进了投资18万元的“家庭手工业”项目,建起了服装加工厂、工艺品加工厂,与正定县萌宝儿服装公司合作加工生产童装,优先吸纳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到车间务工,每月人均工资达2000元左右。

2017年底,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38户、贫困人员737人,全部脱贫摘帽,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刘金国也于当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被大家称为“致富好书记”。

7:走进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迎面而来是一种清新的感觉

村民不仅要富裕,村里还要“净洁美”。

刘金国带领村“两委”干部与驻村工作组着眼省级旅游示范精品村打造,实施了“三清一拆”行动和“四美”活动。

如今的东安太庄村,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昔日的垃圾场华丽转身为特色鹅卵石村民休闲公园。同时,立足特色鹅卵石资源优势建起了工艺品加工厂、京赞线至安太庄珍果园等4条主干产业路全面开工,为村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2020年6月,东安太庄村荣获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2017年以来,通过分类施策,科学造林,采取‘山坡造绿、河滩植绿、主路插绿、持续护绿’等措施,经过全村上下共同努力,村域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已基本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目标!”苏祖辉介绍说。

“下一步,主要在保护村庄风水林、护村林、风景林、古树等自然植被和古民居、古建筑等,人文历史遗迹以及森林质量效益管护、生态文化发展等方面,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打造生态乡村!”

9.联合起来,抱团发展

东安太庄村的“异军突起”,让周围村庄羡慕不已。

2019年,行唐县委、县政府将东安太庄村和南安太庄村、西安太庄村一起,成立了安太庄联合党委,刘金国任党委书记。他要带领三个村抱团发展,共同致富,就更加辉煌的蓝图

在原来“一坡一果(苹果)”“一滩一花(皇菊花)”基础上,刘金国又进一步发展“两红一金”(即苹果、红薯和皇菊花种植)的多元高效农业产业格局,种植苹果、桃等9000余亩,皇菊花400亩、红薯3500余亩,走出了一条以特色种植为主,冷链运输、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8:2020年12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司长刘丛龙一行到东安太庄村调研

2021年,东安太庄村顺应国家土地“非粮化政策”,引进薯你好(行唐)农业有限公司,流转村东原来群众种树的地块1000亩,大力发展有机红薯种植业;2022年,拓宽苹果基地道路2000余米,彻底解决采摘季节行车难的问题;之后,又联合安太片区其他村,申请开展优质油料作物高油酸花生种植试点,实现苹果花生套种,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让村民实现一块土地双份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

“乡村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反复探索摸着石头过河!2019年,东、西、南三个安太庄成立联合党委我们开始把三个村放在一个盘子里共同谋划,按照四个不摘’‘三落实一巩固’要求,依托‘两红一金’三大富民产业,科技兴农,带动周边3个村庄特色种植业与旅游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让产业富民兴村可持续、有保障,着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让我们的乡村更加有看头、有赚头、有盼头!

在刘金国的带领下,安太庄产业示范片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依托7000余亩苹果、400亩皇菊花、3500亩红薯、27个蔬菜大棚,建设沙河水乡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反季蔬菜种植基地和安太蟠龙坡研学基地,初步形成‘一花一果三基地’产业发展格局!”南桥镇党委书记康同乐说。

“安太庄党委团结一心、谋事干事,组织开展了产业振兴大讨论、乡村新型农民夜校学习、基层组织建设‘提质攻坚’、党员干部分级考评、建设农村优秀人才服务站等一系列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优秀技术人员优秀网络销售人员,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10.沙河为鉴写担当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2019年5月,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批准包括石家庄市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在内的1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兴隆县等3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战略定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东安太庄村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实施特色种植为主,冷链运输、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推动农户增收、林业增效、生态增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为行唐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标杆!”行唐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光介绍说。“刘金国是一个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大干,且能干好的领头人,成绩面前不止步,困难面前不退缩,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花果安太’,一条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图9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钱洪山赴东安太庄村调研指导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生活富裕是目的,产业兴旺是难点!结合我们村来看,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夯实基础不放松。”刘金国满怀信心地憧憬着,“下一步,我们将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安太庄片区规划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一品带一村、带一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将苹果产业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按照刘金国的设想,紧紧围绕“一水系、三园区、四村落、五采摘、六湿地”的思路,将东安太庄村苹果基地拓展到其余两个村和北龙岗村,打造15000亩以上的苹果基地。“锚定强村产业夯实振兴基础”,与省农科院、河北农大专家结对,建成了冷库和游客中心,着力发展融合产业;围绕“安太苹果、红薯、安太皇菊”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园区,推行“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谋划延伸深加工等产业链条,深入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及衍生产业,积极推进综合公共服务区、菊花体验康养区、有机农业生态区、农产品加工仓储区、亲近自然游乐区、创意文化旅游区等“六区”建设,将农户纳入园区特色产业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仅撑起村民的“钱袋子”,也让村集体的“聚宝盆”丰盈起来。

桃花粉、梨花白、苹果红、菊花黄……满目的色彩和芬芳,令人陶醉

这就是“美丽乡村”的色彩,更是刘金国为东安太庄村振兴谋划的最美远景!

10: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刘金国在人民大会堂门前留下珍贵的瞬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由于工作突出,刘金国2006年以来连续10年被行唐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十佳百颗星代表;2010至2012年,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省脱贫攻坚奋进者”“精准扶贫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河北省乡村振兴‘领头羊’”等荣誉奖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中有党、心中有民,工作面前不推责,困难面前不畏难,挑战面前有胆略,风险面前敢担当——这就是“跛脚村官”刘金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村东那条日夜流不休的大沙河,鉴证了她身边发生的故事,也见证了那些“追梦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一河清水,日夜向东流。上可鉴日月,下可润民心……

11.尾声,不是结束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引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魏徵的铮铮谏言,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魏徵病死后,唐太宗十分伤心,也时常想念魏徵。他感叹地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把魏徵比作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先辈,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未来,也定然是这样!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立党的初心使然,更是向全世界宣告的庄严承诺!

梦想激扬,初心不忘;继往开来,征程豪迈。从驻村帮扶到精准扶贫、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没有等来的财富,只有干出的辉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绝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今天出了个刘金国,明天还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赵金国、钱金国、孙金国、李金国……

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岁月如歌,岁月如河。

河水裹挟着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冲刷着两岸,也冲刷着思潮。清凌凌的沙河水,从来不曾干涸,年复一年地滋养着革命老区人民的心田、荡涤着他们的灵魂……河滩里的脚印,可能很快就会消逝。然而,一支支团结奋进的“追梦”之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以河为鉴,可以知顺逆;以河为鉴,方能行久远。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我们,都是追梦人!

二0二二年十月三十日初稿

二0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定稿

********************************************************************

※西河柳:男,河北行唐人,石家庄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微型世界》《农村青年》《河北工人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华合作时报》等全国各地各级报刊,有报告文学作品入选《2011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筑梦者之歌—石家庄报告文学荟萃》,参与编辑《印象行唐》《行唐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红枣树》等图书8部。

  • 美文推荐